烹飪教育
點心術語終極詞彙表
2025年2月21日
|
4
分鐘閱讀
對於剛進入點心世界的新手來說,掃描菜單——或者跟著滿是推車和服務員叫賣的菜餚——可能會感覺像在解碼一種烹飪語言。廣東話名字、不熟悉的食材以及看起來與名稱完全不同的菜餚可能會讓人感到不知所措。這就是點心詞彙表派上用場的時候了。無論您是想要自信下單還是只是想知道那個神秘的竹籃裡裝著什麼,這本中文菜單指南會幫您理清基本的點心詞彙,讓您能夠輕鬆而富有好奇心地享用美食。
蝦餃 (Har Gow)
發音:ha gow
這些精緻的蝦餃是任何點心廚房的驕傲。用小麥和木薯粉製成的半透明包裹皮製成新月形,蝦餃以其絲滑的口感和清爽的蝦味而聞名。真正的經典之作。
燒賣 (Siu Mai)
發音:shoo-my
由豬肉和蝦泥製成的開放式餃子,用薄薄的黃色皮包裹,頂上蟹籽或胡蘿蔔。肉質豐富多汁,味道濃郁,燒賣是任何點心訂單上的必備品。
叉燒包 (Char Siu Bao)
發音:char shoo bao
柔軟的蒸包裹著甜鹹的廣式蜜汁燒豬肉,還有烤款,表面呈金黃色有光澤。在點心詞彙表中是深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尤其對小孩和首次嘗試者。
腸粉 (Cheong Fun)
發音:cheung fun
寬大的米卷摺疊蝦、牛肉或炸脆條,然後淋上甜醬油。柔軟順滑稍帶甜味——腸粉通常切段,用勺子和筷子食用。
糯米雞 (Lo Mai Gai)
發音:lo my guy
糯米包裹在荷葉中蒸,內含雞肉、香菇和中式臘腸。葉子為米飯注入豐富的泥土芳香,是最讓人感到安慰的點心之一。
蘿蔔糕 (Turnip Cake)
發音:lo bak go
儘管名字如此,這是一道用白蘿蔔和米粉,還有乾蝦或臘腸製成的鹹食。蒸好後再煎至金黃酥脆。穩常為熟客們所愛,因為其質感和細緻風味。
鳳爪 (Fung Zao)
發音:fung jow
雞腳用豆豉醬燉煮至嫩滑和膠質感。通常被視為考驗膽量的菜餚,這是含味豐富和膠原蛋白的美食。可能不太適合膽小者,但卻受到很多人喜愛。
芋角 (Wu Gok)
發音:woo gok
油炸芋頭餃子,外殼脆脆,內裝肉餡和香菇。甜、美味和脆(全都匯聚在一起)——這是被低估的點心詞彙珍寶。
蛋撻 (Dan Tat)
發音:dan taat
廣式蛋撻有著酥脆的餅皮和滑嫩甜美的奶黃餡。熱食最為好,常作為點心餐的終極甜點,是小孩與成人喜愛的共同選擇。
煎堆 (Jian Dui)
發音:jeen doy
用糯米粉製成的芝麻球,裡填紅豆沙。油炸至外脆內糯,既是甜點也是觸覺體驗。
叉燒酥 (Chashao Sou)
發音:char shoo soh
烤酥皮包填叉燒。酥脆、油潤和甜鹹交錯,就像有肉餡的中式牛角包。非常適合早午餐或随身小吃。
油條 (Youtiao)
發音:yo tyao
油炸麵餅,通常夾於米卷中(請見腸粉) 或佐以粥。脆而輕盈,為柔軟菜肴增加酥脆和對比。
粥 (Congee)
發音:jook
慢煮米粥,與皮蛋、瘦肉或花生等配料搭配。簡單、舒適,常是點心菜單上尤其是老人家或渴望溫和食物者的主選。
豆腐花 (Dou Fu Fa)
發音:doh foo fah
溫熱豆花配薑汁糖漿。一道傳統甜點,輕柔略甜,是飯後佳選。這道菜也常見於許多中式早餐。
不止於食物的點心詞彙
點心不僅僅是您吃的東西——它還關乎您如何品嚐。這裡有一些來自中文菜單指南的加分詞彙,幫助您更全面地體驗:
• 飲茶 (Yum Cha): 字面意思是"喝茶",指的是吃點心的過程。這是一餐,也是儀式——茶先端上,然後才是食物。
• 芥蘭 (Gai Lan): 中國芥蘭,通常用蠔油做配菜蒸煮。微苦的綠色蔬菜,可以平衡口味較重的菜肴。
• 叉燒 (Cha Siu): 廣式蜜汁叉燒——許多點心項目從包子到酥皮都有使用。甜、燻,普遍受到喜愛。
• 點心 (Dim Sum): 字面意思是"點心"。這是一種詩意的方式來描述這些小份食材致力於滋養、驚喜和愉悅。
從菜單到精通
手持這本點心詞彙表,您可以自信地走進任何茶樓。不再懷疑那個神秘包子內的內容,也不用對著服務員快速的廣東話點頭配合取悅。相反,您會認出自己喜愛的品項,發掘新的選擇,甚至可能驚艷桌幾,點一樣大膽嘗試的菜色。
點心是一種食物和傳統的語言。而像任何語言一樣,你使用得越多,交流就越豐富。所以多學習一些,呷一口茶,準備好指點分享,度過一次最美味的詞彙課程。